建坝河流生态保护与修复的国际案例比较研究
水利工程会改变河流的自然水文条件并塑造地貌,使基于水量丰枯形成的脉冲式水文过程及天然洪泛区等的生境条件发生巨大改变。基于国际河流保护的发展与趋势,我国现处于以水质恢复为主的阶段,但应愈加重视从流域尺度出发的整体生态修复。研究探讨3种不同程度与方式的河流生态修复策略:①工程修复-通过生态工程措施部分恢复河流受干扰前的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保障生物多样性,以鱼道为主要措施,并且因地制宜使用自然仿生型鱼道为趋势;②近自然修复-针对已人工改造的河流,在进行水资源利用同时,通过一定措施恢复河流地貌的蜿蜒性与生物多样性,提升自然环境质量,并进行生态流量调控,建立新的生态系统动态平衡,重构河流廊道生物栖息地;③完整性修复-通过移除大坝和部分人工设施以恢复河流的自然地貌与水文特征,随着我国降等与报废水库逐年增加,探讨水坝退役拆除后的河流修复技术策略。通过3个典型国际案例分析,即加拿大丘吉尔河堰岩石坡道鱼道的工程修复方式、美国基希米河的近自然修复工程方式及美国俄勒冈州桑迪河上马莫特坝拆除的完整性修复方式,比较以上3种修复措施的成本、技术难度、成效(地貌、水文、水质、栖息地特征、湿地植物群落、水生生物多样性、鱼类及野生动物多样性等)、优势、劣势、评价与监测、不可控风险等方面,以对河流生态保护与修复在我国不同类型河流的实践提供建议。
河流生态修复 鱼类保护 生态工程 自然化 退役水坝拆除
刘海龙 周语夏 侯姝君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景观学系,北京 100084
国内会议
昆明
中文
687-699
2019-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