诠释学视野下的博物馆策展--以"桃夭自立--芮姜夫人与性别政治"为例
当前博物馆展览面临的问题不仅在于架构方式偏重文物学、考古学、历史学、艺术史等学科,使观众对博物馆的理解死板且局限,更重要的是采取了"观众-物件"的"主-客体"模式而不自知,混淆了研究与教育传播功能,将自身形塑成了照本宣科的实体场所。诠释学作为主张人本体能动性、清楚划分历史与自然研究之分野的成熟学科,其理论与博物馆传播要求的教育特性、展品的自我言说能力、观众的自主性不谋而合。诠释学表达、断言与言说,说明,翻译三个向度与理解、语言、经验、探问、历史意识五个方法论关键词启发博物馆:应立足于历史意识,理解并运用语言,让观众探问与经验,以助于博物馆更好地理解"人"与呈现"人",成为一个"活"的场域,承担起各式各样更具人文精神的议题与工作。"桃夭自立——芮姜夫人与性别政治"以梁带村遗址M26出土青铜方盒为核心展品,运用诠释学进行策展,以展示诠释学方法在博物馆中的应用。
博物馆 诠释学 梁带村 芮姜夫人方盒 展览策划
冀佳颖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国内会议
“互动、融合与流动:全球当代性语境下的博物馆”国际学术研讨会
西安
中文
113-124
2019-09-1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