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地方博物馆陈列模式的形成--以20世纪50至70年代陕西省博物馆通史类陈列为例
当今世界上拥有中国古代藏品的博物馆众多,但以中原王朝更迭为线索的编年体通史陈列独具中国特色。本文以批判性博物馆学为理论视角,以陕西省博物馆陈列说明、展览图录、总结计划档案为一手材料进行案例研究,解析通史陈列在20世纪50至70年代的形成与发展。第一部分分析20世纪50年代,中国通史陈列模式首先在国家级博物馆建立并迅速推广到地方博物馆;第二部分讲述陕西省博物馆建立起"关联全国、着重地方、保持系统、突出重点"的地方通史陈列范式;第三部分对比20世纪70年代的两类展览,一类是陕西省博物馆挑选展品参加故宫举办的全国性的出土文物展以及地方博物馆借此机会重新开放的文物展,另一类是代表中国文化外交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土文物展览"。地方博物馆在曲折探索中建立起一套体现中国当代性的通史陈列模式。
通史陈列 地方博物馆 批判性博物馆学
罗兰舟
莱斯特大学
国内会议
“互动、融合与流动:全球当代性语境下的博物馆”国际学术研讨会
西安
中文
179-190
2019-09-1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