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情景教学的有效创设探究
2001年,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启动,即"第八次基础教育改革"。改革目的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克服长期应试教育带来的弊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新课改和素质教育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新课程强调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不再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其次,新课程指出教学内容要应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和当今社会的发展相联系,不应过于注重书本知识。同时,新课程改革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善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创造情景,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明确规定:数学教学应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营造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引导学生独立探索、实践和思考,获得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活动经验,并不断提高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积极创设有效性、针对性、趣味性的情景,帮助学生在具体环境中掌握知识。数学教学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促进思维的发展,教育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生学习数学不仅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知识,还要掌握学习的方法,这与情景教学是相一致的。小学数学的以下四个特点使其适用于情景教学。首先,小学数学学科的本质。数学来于生活又回到生活,数学具有如下三大特征:抽象性、严谨与精确性、广泛性。抽象性是指数学知识大多情况下不是具象的,有时难以理解;严谨性和精确性是指数学知识经过严密的逻辑加工;广泛性是指数学知识的应用范围广。小学阶段的学生在身心发展方面仍未成熟,而且对于复杂的知识,他们理解较慢甚至难以理解。因此小学数学的这三个本质特征,有时会导致学生学习数学的困难。情景教学使教师通过创设情景,以合理的方式呈现数学知识,实现帮助学生理解的目的。第二,小学数学的教学目的。小学数学的学习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知识,还可以使学生在积极快乐地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培养数学思维,提高数学能力,增强对于数学学习的情感。第三,小学数学的学习内容。首先,小学阶段的数学内容的选取是基本的、分阶段的和渐进的。对于数与代数的学习,学生掌握数字的写法后,逐步学习四则运算;对于几何知识的学习,由平面过渡到立体;对于统计与概率,认识简单的统计图表后学习数据分析以做出判断或预测。此外,小学数学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第四,小学生的学习方式。小学阶段的主要学习方法是模仿——练习——记忆。由于这种学习方法,使得小学生喜欢接受直观的教学方法。
小学数学 情景教学 有效创设
庞云霞
山东省淄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第五小学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1025-1027
2020-03-2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