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新课标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时空观念培养策略研究

  课程标准要求学生通过学习历史课程,形成必备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其在个性化和可持续性的发展,同时实现自我的全面发展。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主要由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五个方面组成。其中,"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与其他学科相区别的本质所在。"课程目标"在时空观念方面要求高中学生"能够知道特定的史事时与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联系的;能够知道划分历史时间与空间的多种方式,并能够运用这些方式叙述过去;能够按照时间顺序和空间要素,建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之间的相互关联;能够在不同的时空框架下对史事作出合理解释;在认识现实社会时,能够将认识的对象置于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进行考察。"由此不难看出,课程标准明确强调了时空观念的重要性,以此来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加强对学生时空观念的培养。现行的高中历史课程由必修、选修Ⅰ、选修Ⅱ三类课程构成。现行的高中历史教材都是按专题为序编写的,这打破了按时间为序编写教材的传统。如此一来,历史内容的整合程度较高,对学生的要求也是提高了。但由于历史学科在中考中所占的分值比重较小,因此,在初中阶段无论是学校、老师、学生还是社会都不重视历史学科。这就造成初中学生的历史基础普遍较薄弱,历史知识储备不足,历史思维比较欠缺。进而导致大部分学生进入高中后其所具备的历史素养无法适应高中的历史的学习。所以,大部分学生升入高中后普遍感到想要学好历史很吃力,这主要表现在历史时空观念的混乱。所以,针对历史教学中时空观念培养对策的研究,对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历史时空观念是非常有必要的。

新课标 高中历史 学生时空观念 培养策略

安华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满洲里市第一中学

国内会议

加强基础教育教学管理专题研讨会(2020)

北京

中文

1117-1119

2020-03-2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