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患者机械通气撤离过程中炎性因子变化的研究
目的:前瞻性研究机械通气撤离过程中炎性因子变化对机械通气撤离结果的预测价值.方法:入选朝阳医院西区重症监护室44例经口/鼻气管插管进行有创机械通气的患者,在临床符合进入撤机程序标准后,采取人工鼻方法进行持续2小时的自主呼吸试验(SBT),并分为SBT成功组和失败组,分别在机械通气开始/入ICU时(T0)、SBT前(T1)、SBT结束时(T2)抽取静脉血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清中白介素(IL)-6、IL-8、IL-27、IL-33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浓度.结果:在入组的44例患者中,SBT成功者28例(63%),失败者16例(37%),所有患者年龄、入ICU时APACHEⅡ评分,SBT前的呼吸频率、收缩压、心率无明显差异,成功组在SBT前后呼吸频率、收缩压及心率变化无明显差异,而失败组在经历SBT后呼吸频率、收缩压及心率均明显升高(p=0.000、0.014、0.006).机械通气总时间失败组较成功组明显延长(6.53±5.11 vs 21.50±17.14 p=0.000).入组44例患者在开始机械通气时,炎性因子基线水平(T0)无明显差异.在进行SBT前(T1),成功组血清IL-6水平较基线(T0)明显下降(p=0.002),而失败组未见明显差异(p=0.288).在经过自主呼吸试验后(T2),成功组IL-6水平较失败组明显降低(p=0.032),但血清IL-8却较失败组明显升高(p=0.039).结论:机械通气撤离过程中IL-6、IL-8等炎性因子会发生变化,且在撤机成功与失败的患者中变化趋势有所不同.通过监测炎性因子的变化趋势有可能预测撤机结果.
机械通气 自主呼吸试验 撤机 炎症反应 白介素 细胞因子
刘霁尘 马迎民
北京朝阳医院京西院区
国内会议
2017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暨第十八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
福州
中文
1-1
2017-09-2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