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灾种应对的县域避难场所布点研究--以金湖县为例
近年来我国多数自然灾害发生在县域,县域作为城乡联系最紧密的层级,安全问题不容忽视。但是受经济发展和建设水平限制,县域范围内,尤其是村镇地区避难场所供给不足,防灾减灾意识淡薄。本文以金湖县为例,梳理了金湖县历史灾情,主要包括洪涝、地震和火灾,为了提高避难场所有效性和建设经济性,进行多灾种综合应对的避难场所布点。本研究首先对金湖县洪涝、地震和火灾灾害风险进行评估,按照避难场所可利用资源初步筛选-避难场所适应性评价-各等级避难场所疏散距离验证的逻辑,采用指标评价体系、利比希最小因子法则,借助ArcGIS平台进行多灾种应对的避难场所布点。结合金湖县村镇建设现状及发展诉求,对人口较为密集的黎城街道按照城市标准进行避难场所布点,其他镇和街道由于居民点和城镇建设用地较为分散,适当降低避难场所布点要求。最后,根据风险评估和受灾人口预测结果再次进行校核,形成综合应对多灾种且类型结构平衡的金湖县避难场所布点,并借鉴日本避难场所规划经验,提出多灾种应对的避难场所标识牌设计。
避难场所 布点 多灾种 县域
李文静 翟国方 张岩 杨颖 罗东方 陈奇放
安徽大学商学院/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国内会议
成都
中文
1-10
2021-09-2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