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基于韧性效率评估的城市空间模式探讨

  城市正逐渐成长为一个复杂巨系统,解决城市安全问题、提高城市韧性正成为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题。本研究以全国32个城市为例,借助数据包络分析方法,以资金、人员、土地、基础设施四个维度作为投入指标,以经济韧性、生态韧性、社会韧性和基础设施韧性四个维度作为产出指标,构建并评估城市的韧性效率,再比较分析不同空间形态和结构特征下的韧性效率分布,探讨韧性效率最优的空间模式。研究发现:城市规模等级和韧性效率有一定关系,表现在发达地区韧性效率普遍高于其他地区;空间形态对城市韧性效率影响并不深刻,高韧性效率不是任何城市形态的特权;空间结构方面,韧性综合效率双中心最高、单中心次之、多中心最低。基于此,对提升城市韧性效率提出相关建设性意见。

数据包络分析 韧性效率 空间形态 空间结构

邹佳雯 翟国方 何仲禹 费凡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国内会议

202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成都

中文

1-10

2021-09-2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