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中下游地区城市韧性防灾策略研究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自然灾害发生频率和强度不断提高,灾害损失日益加剧。长江流域是中国洪涝灾害的主要发生地,长江中下游地区属于长江流域社会经济相对发达地区,城市与人面临着更为强烈的威胁。因此,选择长江中下游地区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本文以韧性理论为依据,从"城镇化结构明确防灾分区""国土空间规划指导防灾建设""监测预警结合灾害风险评估""防灾公园协同防灾基础设施""社区减灾建设提高自救能力"五个方面提出韧性理论指导下的区域防灾应对策略。在此基础上,将长江中下游地区划分为三级风险区,分别选取武汉市、杭州市和苏州市作为各风险区的典型城市,分别提出:以武汉市为主的高风险区城市采用人工排水引导与生态环境修复为主要防灾策略;以杭州市为主的中风险区城市主要依靠海绵城市建设与区域综合管控;以苏州市为主的低风险区城市则需更加注重城市空间重组与基础设施建设。
长江中下游 暴雨洪涝 韧性防灾 防灾策略
郭乃静
江苏省城镇与乡村规划设计院
国内会议
成都
中文
1-9
2021-09-2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