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与"空间"视角下的中国城市更新模式研究
本文引入人文地理学中的核心概念"地方"与"空间",从"地方"与"空间"的差异和塑造特点出发,分析了中国城市更新实践的五种代表性模式。一是以广州林和村更新为代表的,抹去一切旧日痕迹,形成了去地方化的"空间";二是以成都大慈寺片区更新后的太古里为代表的,将地方符号化的"空间";三是以广州猎德村更新为代表的,为各使用群体定制"地方想象"的"空间";四是以上海新天地为代表的,将原有"地方"内涵重构,插入几乎未改变的空间形态,形成"伪地方";五是以厦门鹭江老城的共同缔造为代表的,形成了传承社会和历史脉络的真实"地方"。本文认为,城市更新不应因追求经济利益而漠视"地方"特性,符号化、定制化或虚构文化,使城市这一充满意义的"地方"蜕变为形态和感觉相似、包含相同且乏味的体验的"空间",而应更加注重文化传承、特色保护、社会参与,推动"地方"的延续。
地方 空间 城市更新 模式
许永成 魏立华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政府规划编制部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内会议
成都
中文
1-12
2021-09-2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