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居住型历史风貌区更新的关键矛盾与路径探讨

  城市历史风貌区虽历史文化价值不及历史街区,却也见证了一座城市的一段历史。但我们发现,经过多年的更新保护,多数居住型历史街区不仅没有获得快速发展,反而逐渐成为城市更新进程中的一片灰色地带。为进一步了解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笔者选取南京慧园里民国风貌小区为典型,进行了为期三年(2017-2019年)的追踪调查。通过文献解读、实地走访等方法,梳理出当下大环境对居住型风貌区的不利影响:制度的局限、研究的缺失、更新长期"风貌分离",并结合慧园里四轮更新历程,深入剖析此类历史地段更新的关键矛盾:历史文化价值反成为居民生活的"枷锁";产权关系和管理架构的复杂性导致保护更新措施难以落地;利益博弈下多方群体对风貌区更新的需求难达共识等。文章最后,结合慧园里新一轮有机更新实践的成功经验,提出了针对居住型历史风貌区这类特殊历史地段的有机微更新行动手册要点:公权力再分配、多方群体共参与;巧思利用公有房、微手段应对大矛盾;公众参与全过程等,为后续此类风貌区的更新实践提出参考。

居住性历史风貌区 城市更新 南京慧园里

孙宇虹 宋石莹

南京大学 宁夏银川市贺兰县洪广镇人民政府,洪广镇广荣村驻村工作队

国内会议

202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成都

中文

1-11

2021-09-2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