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艺术家参与公共空间营造的城市更新启示

  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更加注重对城市存量空间的挖潜激活,各大城市推进城市更新项目的需求高涨。以往的城市建设对公园、广场等公共空间资源配置与内容塑造的关注不足,带来城市建设形式单一、地方特色丢失、生活空间乏味等问题。新时代,城市建设由追求效率向追求品质、追求内涵转变,各大城市应更加重视城市更新项目中城市公共空间的营造。城市公共空间是承载艺术文化活动的重要载体,为城市品质提升提供持续发展的动力,是城市建设回归城市生活的内在需求。艺术家的参与有利于帮助城市文化的展示与创新,是公共空间营造中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我国的城市更新项目仍更多聚焦于功能迭代而非整体的空间营造,尚未建立艺术家参与公共空间营造的体制机制。基于此问题,本文提出了艺术家参与城市公共空间营造的共建共治共享模式,并对其组织运作机制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国内外艺术活动参与公共空间营造典型事件的分析,总结出"空间协作管理""典型场所复兴""口袋场所触媒"三种类型的参与模式。同时,提出相应的空间参与激励机制,增加城市和个体对公共空间营造的投入,促进城市高品质公共空间的可持续发展。

艺术家 城市更新 公共空间 公共活动 公共艺术

刘希宇

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国内会议

202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成都

中文

1-7

2021-09-2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