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手机数据的不同年龄人群周末PM2.5暴露时空风险测度--以广州市为例
近年来,PM2.5污染的问题受到重视,探究城市PM2.5的时空格局及环境公平的相关问题对于污染防控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已有相关研究主要针对PM2.5浓度的分析,并未能直接地评估和识别考虑了城市人群时空分布的PM2.5暴露情况,影响了研究结果的现实意义.本文以广州市为例,利用手机信令数据与移动监测方式,对不同年龄人群在日常活动中的PM2.5暴露时空特征进行探讨.首先通过居住地视角的PM2.5浓度与老龄化程度的耦合关系,初步探讨PM2.5的年龄分异问题.在此基础上,文章分析了人口加权下各年龄人群的PM2.5暴露状况,并采用人群暴露风险评估模型对PM2.5暴露的时空分异格局进行刻画.研究发现,人口加权后19-30岁年龄人群的平均PM2.5暴露值最高,但在不同时段高PM2.5暴露的年龄段存在分异.各年龄人群PM2.5暴露的时空分布基本一致,仅在若干高暴露区存在分异.各年龄人群PM2.5暴露分异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城市功能与道路交通状况是影响,且可被进一步划分为19-30岁人群暴露偏高区、19-30岁人群暴露高值区、31-45岁人群暴露偏高区、暴露低值区四种蕾西.通过对上述四类暴露特征区空间分布的刻画,可以初步证明城市内各类设施密度的增加均会导致人群PM2.5暴露水平提升,商贸服务、区域交通、教育科研以及公园绿地类城市设施对PM2.5暴露年龄分异的时空特征影响最为突出.本文的研究结果印证了考虑动态人群与污染分布的必要性,并从精细化的角度出发对城市环境治理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PM2.5暴露 手机数据 移动监测 环境公平
彭伊侬 周素红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
国内会议
成都
中文
1-14
2021-09-2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