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铁站步行可达性无量纲指标研究
我国的规划研究对于城市地铁站的步行可达性判断,习惯于从宏观视角描述为"单点+标量(服务半径)"的理论覆盖,但在地铁站运行后,出行者感知到的从出行地到车站的可达时空范围通常远小于理论覆盖。如何理性地对比和判断车站是否需要改进步行接驳能力,成为摆在车站优化设计面前的难题。本文从乘客视角出发,使用更贴近真实状态的"多点+矢量(最远路径)"模型,提出"路径面状占比"和"路径线状占比"的无量纲指标,减少统计口径差异,形成直观的结论展示模式,提升地铁站步行可达性评价的准确性。并尝试约束灰色系统变量来形成"步行等时范围",用时间距离来更真实的描述地铁站的步行能力。
地铁站 步行路径 步行可达范围 占比
吴友奇 史卿
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
国内会议
成都
中文
1-11
2021-09-2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