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基于出行轨迹的轨道交通站点服务范围再探讨

  TOD模式作为我国许多城市发展轨道交通普遍采用的方法,其尺度范围是划定开发边界和评估实施效果的重要标尺。目前对TOD尺度的界定方法多是基于经典模型或调查统计进行理论推算、作缓冲区来划定边界,但对站点实际的服务范围缺乏实证,相关TOD规划指引也缺乏支撑。本文利用移动通信网络信令数据,基于乘客时空活动轨迹,从服务范围半径和分布两个维度,考察平均服务半径、"T+1"客源比例、客源分布距离差异等指标,分析杭州市轨道交通站点在不同时段的真实服务范围,以对TOD理论进行深化和细化。研究发现轨道交通站点的服务范围半径略大于TOD模式通常采纳的尺度,短距客源比例不高,头尾部客源距离差异较大,且不同时段的服务范围可能出现较大差异。基于此提出TOD模式的应用中,应根据站点的属性特征,对"次级区域"乃至周边更大区域加以考虑,并赋予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弹性,构建多类型、多层级的TOD网络体系。

TOD模式 轨道交通站点 服务范围 信令数据 时空活动

张竹君

同济大学

国内会议

202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成都

中文

1-11

2021-09-2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