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式紧凑:城市高密度地区公共空间营造--以新加坡中心区为例
生态文明新时代,在土地资源约束和空间紧凑集约的背景下,高密度城市空间建设已然成为国内外大都市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公共空间作为环境塑造与公共服务的重要方面,成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对城市高密度地区的空间品质具有重要影响。笔者以新加坡中心区作为典型案例,以"紧凑"与"开放"作为解读高密度城市公共空间品质的新视角,探讨如何实现城市空间的高效集约发展?如何在"紧凑"的高密度城市环境中塑造"开放性"的高质量空间环境?如何在"紧凑"与"开放"间实现公共空间品质的提升?新加坡作为高密度地区的代表,其公共空间由"紧凑主义"下的建筑实体空间与"开放式"的外部活动空间共同促成,进而形成了高质量的"开放式紧凑"公共空间模式。笔者从高度紧凑的空间规模、疏密有致的形态肌理、多样混合的功能布局这三个角度对城市高密度地区的紧凑性进行解读;从系统、形态、职能三个方面对高度紧凑发展背景下的空间开放性进行剖析。并挖掘造成这一现象的内在机制原因,为我国城市高密度地区的公共空间营造及品质提升提供借鉴。
开放式紧凑 高密度地区 公共空间 新加坡
缪岑岑
杭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国内会议
成都
中文
1-10
2021-09-2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