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城乡蓝绿基础设施的适应性规划研究

  气候变化影响和城市化生态环境问题背景下,传统雨洪设施不能满足城市可持续需求,蓝绿基础设施被引入作为一个整合和协同的视角来争取最大的综合效益。本文辨析蓝绿基础设施及其相关概念,强调它是由绿色和蓝色要素组成的相互联系的网络,认知其潜在价值和多种生态服务功能,提出城乡蓝绿基础设施适应性规划导向与原则及概念框架。以四川省眉山市为案例,探索出适应性规划路径的三个环节:分析关联用地特征及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估潜在的蓝绿基础设施资源;多尺度的蓝绿基础设施空间布局,包括城乡区域层面的蓝绿廊道网络构建、城镇片区层面的蓝绿开放空间规划及街道场地层面的基础设施布置;跨界长期及协作性的管控。这个路径在不同空间尺度建立水文生态连通性,响应蓝绿空间内外的功能和结构变化,以求增加城乡韧性和提升人居环境质量。

城乡韧性 蓝绿基础设施 概念框架 适应性规划 多尺度

余俏

重庆交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国内会议

202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成都

中文

1-11

2021-09-2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