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管控与修复的采煤塌陷地空间治理--以济宁市采煤塌陷地为例
近年来,国家对城市生态保护与修复的力度逐年加强,城市发展由要素驱动逐渐转向创新驱动、人才驱动,资源型城市在转型发展过程中困难重重,采煤塌陷地等历史遗留问题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障碍。城市"因煤而困",采煤塌陷地造成生态结构破坏、用地破碎化、河流污染、生物栖息地减少等问题。针对采煤塌陷地带来的生态困境,本文从生态环境空间管控与修复的角度入手,对国内外案例进行分析解读,并总结出针对不同区域内塌陷地类型,做出开发适宜性评价与生态环境空间与修复的举措。济宁市是煤炭资源型城市,尚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阶段,针对采煤塌陷地存在程度较深、覆盖面大等问题,从生态管控与修复的角度提出明确底线、强化管控,明了意图、分类引导,合理利用、择其最佳,生态修复,恢复物种等措施,力图在新一轮建设中以此为契机,变废为宝,建设健康稳定高效的塌陷地及周边生态安全格局,推动生态修复工作进行,更好地推进城市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空间管控 生态修复 采煤塌陷地 资源型城市 生态文明建设
甘宜真
中规院(北京)规划设计公司
国内会议
成都
中文
1-10
2021-09-2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