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民族村寨传统人居环境的"适应性"重构探索--以马尔康市松岗村为例

  随着我国步入高质量发展的新时期,民族地区传统村寨发展的不可持续性日益凸显:许多民族传统村寨日渐衰落,其传统居所与现代生活需求不相适配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民族村寨面临着日渐式微、岌岌可危的发展困境。在民族文化遗产和现代生活的冲突之间,民族村寨传统人居环境的重构应该遵循何种路径?本文以马尔康市松岗村为例,从人居环境适应性的角度出发,针对民族村寨重"实体"轻"环境"、重"商业"轻"生态"的发展现状,通过梳理民族村寨与人居环境间的联系,解析民族村寨人居环境3个子系统的各自特征。由此提出相应的适应性重构策略,并结合阿坝州羌族藏族自治州松岗村保护更新实践,探索新的能够提升民族村寨传统人居环境的更新策略,尝试为民族村寨的保护更新提供思路引导和方法借鉴。

人居环境 适应性 民族村寨

何仕轩 杨瑞鑫 彭招铜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贵州分公司

国内会议

202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成都

中文

1-11

2021-09-2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