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遥武庙的"第三场所"营造策略探索
城市发展是不断积淀的过程,历史空间作为社会活动的物质载体,层累了各时期的文化和其他要素,同时也是居民的生活场所。本文以平遥武庙为研究对象,运用"第三场所"理论,探讨一种既保留"历史和记忆的连续性"、又具有"创造力和创新性"的活化策略,从而营造成为"遗产+日常生活"的新纽带、"遗产+创新创业"的新场所。"遗产+第三场所"策略以创生、创业、创新为导向,从武庙的历史文本解读、多元价值提取、活动诉求分析出发,围绕空间整合、功能提升、活动策划、管理运营四个层面进行场所转化,构建"武庙·第三场所"——集体记忆的创生之场、文化传承的创业之场,5G文旅的创新之场,从而探讨历史空间的适应性再利用,为未来遗产保护与活化提供一种新思路。
第三场所 遗产活化 平遥武庙 创生 创业 创新
李炜 何依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国内会议
成都
中文
1-9
2021-09-2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