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衍生价值的空间投射--以北京城中轴线为例
我国已经对城市文化遗产保护采取了极为严格的管控,但城市的历史氛围仍在继续快速消失。问题根源在于传统规划策略的方法,保得住文物建筑,却保不住文物建筑的社会文化背景,使得遗产逐渐成为死去的"物"。对遗产社会文化背景和背景环境的保护,已逐渐成为城市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工作的重点。遗产的社会文化背景投射到空间中,就是遗产的背景环境,承载遗产的衍生价值。遗产的价值在空间中并不会均匀分布,我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对所有区域进行同等重要的保护。本文基于遗产价值空间分布特征的城市历史保护规划策略,通过对衍生价值的空间投射,来识别哪些是对遗产的整体延续起到关键性作用的背景环境。北京城中轴线遗产作为一个非实物的线,塑造了北京城的整体氛围,对中轴线遗产的整体保护除了14个遗产点以外,更需要对其背景环境进行保护。研究通过用户生成数据和POI数据对中轴线遗产的衍生价值进行空间投射,基于高值区和人工识别的重要区域,共同构成中轴线遗产的背景环境。和原本划定的均质控制地带和缓冲区相比,通过上述方法划定的缓冲区更有针对性,为将来城市建设和历史保护之间的争夺和博弈提供了清晰的底线。
城市文化遗产保护 遗产价值 遗产衍生价值 遗产背景环境 北京中轴线
张浩 杨帆 张坤
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
国内会议
成都
中文
1-10
2021-09-2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