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意境论视角下寒山寺的场所精神之流变及重塑

  历史文化遗产是树立文化自信、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物质表达形式。寒山寺作为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具有物质空间和人文精神的双重价值,但在其修复和规划保护过程中,面临着场所精神消失的现实问题。场所精神理论揭示了人的存在和空间的本质关系,其深刻内涵与崇尚天人合一的意境论不谋而合。在此背景下,本文从中国传统诗学出发,将东方语境下的意境与西方语境下的场所精神相融合。通过诗词文本,识别和提取寒山寺原始的场所精神构成要素,将不同时期的寒山寺置于意境论的"物境"、"情境"和"意境"三个层次进行比较,从分析结果的差异性解释其面临的现实困境。从重塑历史遗存和激活人文精神两个方面探索保护规划的策略,以期为寒山寺等同类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提供借鉴。

意境论 场所精神 寒山寺 历史文化保护

顾芝君 梁江 孙晖

大连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

国内会议

202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成都

中文

1-10

2021-09-2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