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空间到地方:地方理论在社区治理的规划应用
社区是城市构成的基本单元,也是城市居民基本的生活单元,如何通过社区治理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提高居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是城市规划的重要议题。然而,一味追求经济效应的社区规划又让社区治理变成"套路",掉入"标准化"陷阱。本文以"地方理论"的视角切入,在理论上对"空间"与"地方"两个概念和转换关系进行辨析,总结从"空间"到"地方"的转化主要涉及的三个要素:人的情感与经验、场所和地方感。在此基础上,文章进一步讨论了地方理论在社区层面的规划应用,认为营造具有地方感的社区需要进行有效的公众参与提炼居民的经验、情感;发挥规划师与在地居民的协同作用,营造社区公共场所;通过丰富的活动,加强居民对社区场所的认同,培养地方感;形成可持续的治理机制应对地方的动态变化要求。并以厦门思明区共同缔造行动为例,进一步剖析地方理论在社区治理中的规划实践。
空间 地方 社区 公众参与 治理
郑佳芬 李璐颖
广州市城市规划设计所
国内会议
成都
中文
1-10
2021-09-2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