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老年健康视角的公园绿地建设改善研究--以广州市为例
构建结构方程模型,探讨广州市公园绿地、老年人公园休闲与身心健康的作用机制及不同类型群体的机制差异,以期为公园绿地建设与改善提供参考。结果 发现:广州市老年人的公园环境满意度较高,公园可达性集中在半小时内;老年人公园休闲频率呈两极分化态势,以短时间公园运动为主,参与公园社会交往活动较少。老年人性别、年龄、收入、受教育程度是公园绿地和公园休闲行为的调节因子。公园绿地对老年人整体和低社会经济地位老年群体的身心健康存在"公园可达性→公园休闲频率→公园社会交往→公园体育锻炼→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的作用路径,对高社会经济地位老年群体仅存在"公园可达性→公园休闲频率→公园社会交往"短路径。最后提出分级分类合理布局公园绿地、组织高质量公园交往活动和关注低社会经济地位老年群体公园休闲需求三点建议。
公园绿地 公园休闲 身心健康 老年人 广州
赖舒琳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国内会议
成都
中文
1-13
2021-09-2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