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昆山市近郊新型社区公共服务设施供给优化研究

  随着快速城镇化的发展,城市郊区以安置小区为主所形成的新型社区已成为城乡二元体制的重要界标,并将长期存在。昆山市依托开发区体制发展,经历了城市的快速扩张,导致城郊地带剧烈的空间变迁,在城郊、镇郊等地形成了一个个失地农民安置而居的新型社区。然而,这一特殊情境下的新型社区具有"混住化"的人口结构特征,本地失地兼业人员与外来流动打工人员混居,面临着公共服务设施供给匮乏、基础性需求难以得到保障等问题,这也将一定程度上影响城市的转型升级和城镇化品质,所以,如何有效的配置此类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需要加大关注、深入研究。本文以昆山市为例,研究其城镇化进程中所形成的近郊新型社区及其特征,并以此为底,分析其公共服务设施的供需失衡问题及成因,继而从设施供给体系精准化重构、基于多种路径的设施优化两方面提出对策,以期为同类型社区公共服务设施供给提供积极参考。

昆山市 近郊新型社区 公共服务设施 供给优化

汤淑星 唐果山 邱毓敏

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国内会议

202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成都

中文

1-13

2021-09-2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