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益与宜居的平衡--开发强度管控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开发强度管控一直是促进资源有序高效分配的重要手段,反映多重利益平衡下城市对发展效益与宜居关系的解读。当前,我国进入存量发展阶段,面对容量失衡、风貌破坏、公共卫生危机等城市病问题,以及深化供给侧改革的迫切需求,强度管控研究正日益受到重视,并作为国土空间规划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分析纽约、东京、新加坡、中国香港四个城市在商业商务、居住两类用地的强度标准与实践效果,认为下阶段我国强度分区制度改进需关注三个方面:一是转换观念,跳出指标计算与蓝图制定的技术分区束缚,转向从价值分区角度,构建政策目标、区位特征、容纳能力、建设形态等相互匹配的管控要求组合;二是分类管控,一方面细化不同中心等级下商业商务用地强度与交通条件、业态特征的关系,提升用地效益;一方面回归于人,从人口密度、结构等出发,因地制宜确定住区强度标准,满足多样化需求,保障宜居性;三是提升品质,重视对风貌特色与归属感的营造,引入多类配套措施降低土地开发强度过高或过低时带来的负面效应,最终营造出整体均衡、疏密有致、节点高效、尺度宜人的城市空间。
开发强度 容积率 城市中心区 商业用地 居住用地
朱红 李亚洲 闫永涛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国内会议
成都
中文
1-11
2021-09-2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