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调公私关系:公共领域的层级化治理
经济全球化发展、国家社会关系转型、现代化城市建设等一系列背景使城市空间资源发生巨大的供需变化,面对多主体的博弈和高质量的要求,空间资源的属性逐渐拓展与转型。从城市规划的角度出发,本文为理解多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空间资源配置的转型以及城市规划的政策属性提供了一种分析的角度,考虑了现代城市规划治理的核心在于协调公私关系,并生产尽可能多的优质区位。根据"公共空间剩余理论",本文提出转型期的城市空间资源配置应遵循层级化与剩余化原则,即一个城市需要有不同层次的公共空间,并且这些公共空间应该对应不同等级的管理机构,通过制度和物质空间设计来管理这些权力,利用城市设计与信息平台等技术工具进行治理,承载日常生活的城市将会更加高效和宜居。
空间资源配置 公共领域 公私关系 空间治理
吕清
重庆大学建筑与城规学院
国内会议
成都
中文
1-9
2021-09-2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