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城镇化模式的验证及思考--以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州直农牧民城镇化为例
我国的城镇化模式仍以专业化就业和向城镇一次性固定迁移为主,以兼业与流动性为特点的柔性城镇化模式并不适用于广大地区,但存在于特定环境的特定地区。本文以新疆伊犁为例,挖掘柔性城镇化的内涵,探索相关规划措施,为我国其他地区的城镇化路径选择提供借鉴。在伊犁这一特定语境下,城镇化需要保持一定的柔性,以满足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目标要求。其次,伊犁的农牧民具有冬闲兼业和就近流动的特点,并受教育水平和民俗习惯的影响,难以克服城镇化的高门槛,大规模进城进镇并不现实。所以,建立契合伊犁自身特色的柔性城镇化模式,提高农牧民城镇化质量,避免盲目追求高城镇化率而影响社会稳定,才是伊犁州直农牧民城镇化的正确道路。为此,伊犁州直农牧民城镇化需要在有序稳步推进人口市民化为总基调的基础上,针对农民、农区牧民、牧区牧民等农牧民的差异性,提供不同的城镇化引导方案,制定不同的公共服务配置模式,规划不同的富民增收途径,以稳定有序推动农牧民城镇化。通过伊犁案例可以发现,柔性城镇化的前提是特定的政策环境和地方差异性,其内涵是以人为本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而非高城镇化率,其路径在于针对兼业和流动性特点制定城镇化保障措施。
城镇化 柔性城镇化 伊犁 农牧民
孙经纬 赵彬
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国内会议
成都
中文
1-7
2021-09-2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