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素流视角下的淮海城市群空间结构分析
基于淮海城市群9个地级市之间的经济数据、交通数据以及信息网络数据,以流空间的视角,建立要素流的数理模型,从流的强度、方向及范围对淮海城市群的空间结构进行分析,并提出发展策略。结果 表明:城市群不同要素的作用下呈现出多样化的空间结构,综合要素下最终呈现"?"结构;徐州各要素总量始终最高,是区域最核心的城市,呈"单中心极化";流的方向主要是中心城市指向、邻近城市指向、交通指向以及跨区域指向性的特征。徐州的影响范围最大,其余城市影响范围差异显著。在相关发展策略引导下,最终形成了"一主两副、两轴、三组团"的空间引导。
要素流 空间结构 空间联系 淮海城市群
孙乾翔 朱文龙 李光耀
徐州市规划设计院 中国矿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
国内会议
成都
中文
1-10
2021-09-2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