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边村老年人社会活动与公共空间特征研究
在剧烈的城镇化冲击下,城边村较其他乡村相比空巢化与老龄化特征更加明显。本文选取城边村典型样本,利用PSPL调研法对老年人群体进行实地调研,基于社会空间理论及环境行为学理论,在老年人社会活动与公共空间间搭建"社会——空间"互动关系,探究老年人社会活动与各类活动对应的公共空间特征,为未来老龄化背景下的乡村公共空间建设重构的科学性、现实性、针对性设计奠定基础。分析认为城边村老年人必要性与社会性活动特征较为固定,明显表现出城边村老年人活动的城乡融合特性,其对应的公共空间需具有一定的功能性或文化属性,对可达性要求较低;自发性活动内容多样,驻足型活动空间与交通及视线可达性相关性大,观望型活动一般发生在有顶棚和座椅的室外灰空间,视野范围内需包含可观的自然景观或人群聚集活动,发生交谈型活动的公共空间除去对座椅与空间围合感的要求,活动主体的社会特征对活动人数、活动时间等活动特征的影响较大。最后,提出提高符合老年人行动特征的道路可达性、增设文化属性公共服务设施及广场型面状空间、精细规划村内小型节点空间等城边村公共空间规划优化建议。
老年人 社会活动 公共空间 城边村
马晓蕾 林依然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国内会议
成都
中文
1-11
2021-09-2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