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工业化农村居民点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研究
以城市为建设中心的传统发展模式转变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型城镇化阶段,部分农村居民点已进入出以三产发展为特征的后工业化发展阶段,农村居民点暴露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与居民生产生活需求不符的问题。本文依托新都区区域乡村建设规划项目,以公共服务均等化为价值导向,借鉴德国后工业化阶段产生的能突破行政等级、实现设施灵活开放共享的"资源-网络"发展模式,识别具有发展意愿与发展潜力的乡村地区,构建介于镇-村行政等级间的"产村单元",形成"城市-镇-产村单元-村"的公共服务配置体系。结合新都农村居民点发展特质,识别出新都"特色小镇"与"生产协同单元"两类产村单元,梳理出适宜新都乡村建设的基本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内容与特色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内容。提炼新都农村居民点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一个体系、一个模式、多套标准,以保障农村居民享有均等的生产生活公共服务。
后工业化 农村居民点 公共服务设施 公共服务均等化 共享配置
吴倩薇
重庆大学
国内会议
成都
中文
1-10
2021-09-2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