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野单元村庄规划农村居民点减量化潜力评价方法研究--以上海市金山区廊下镇为例
农民居民点用地减量化是特大城市转型发展期的必然道路,是实现乡村振兴和高质量土地利用的创新尝试,是郊野单元村庄规划的核心内容.本文通过建立郊野单元村庄规划背景下的农村居民点用地减量化潜力评价方法,以上海市金山区廊下镇为例,客观评价各农村居民点用地的减量化潜力及适宜性.研究结果表明:(1)廊下的农村居民点大部分规模偏小户数偏少;(2)面积大的居民点离散度相对较低,面积小的离散度相对较高;(3)整体建筑年代集中于1980至1995年间,占总数的84.6%,建筑年龄均在20至35年或更长;(4)各居民点老龄化率主要集中在0.2-0.4间,相对偏高;(5)整体自住率水平较高,平均达88%,仅有少数居民点自住率较低;(6)廊下镇农村居民点用地减量化潜力区主要为规模小、离散度低、建筑年代久、人口老龄化程度高、自住率低的农村居民点,他们主要分布在南塘村、光明村、景阳村、勇敢村等村.研究结论:本文所建立的方法可作为郊野单元村庄规划农村居民点用地减量的评估工具,有助于提高农村居民点用地减量化的客观性与科学性.
郊野单元规划 宅基地 减量化 乡村振兴
许志榕
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国内会议
成都
中文
1-14
2021-09-2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