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国际化活力街区规划浅析

  在我国"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我国对外合作不断加强,城市的国际化进程大大加快,正需要新的国际化城市空间。除去外交工作争取到的国际化功能和政策的因素外,如何规划城市地区更能促使其能够吸引国际人口,具有国际化的活力,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本文通过北京、上海、深圳这三座国际化大都市的中心及边缘地区国际化活力街区的数据分析识别、分布和分类分析,以文本提取关键词分析具体吸引力内容,以及新加坡金沙、日本池袋国际案例分析,从多个方面给出建议:环境设计品质至关重要,通常体现为特色风貌管控和城市与水绿空间融合的三种模式,即设计滨江公共空间,依托蓝绿空间组织城市和事件,人工景观水系营造,及其代表性案例;城市成为国际化目的地所需的属性和规划建议,即功能具有国际化生活方式普适性,却需要体现地域特色而非完全舶来,国际化产业和科研、外交功能、国际节事是良好助力,需要不可替代性,空间需要有良好品质、独特体验感;多主体协同的规划开发组织模式;临空国际化活力街区模式等。以期为此类规划提供方法借鉴与理论依据。

国际化 活力街区 规划 设计

卢笛

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国内会议

202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成都

中文

1-8

2021-09-2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