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蓝绿基础设施整合(Blue-Green Infrastructure)的海绵空间体系探索
自然水系与植物群落及其生态系统之间共存共生关系对于生态系统健康与水系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海绵技术体系需要进一步理顺和明确蓝色水系与绿色生态系统的结合形式及其相应的空间载体,为海绵城市及设施的规划控制和实践管理提供有效依据。本文首先对蓝绿城市的核心理念,以及蓝绿系统整合的目标和意义进行了探讨。其次根据自然水循环各环节的内在关系,分析了蓝绿基础设施系统可以由末端微循环斑块、稳定内核地区和廊道网络三部分组成,形成具备系统连续、功能耦合和空间叠合的整体性海绵空间构架。结合不同城市空间尺度下蓝绿基础设施服务功能的差异性,海绵空间体系可以划分为跨区域安全型、区域修复型、城市改善型和街区微型复合单元四种基本层级,形成多级体系。
蓝绿基础设施 海绵空间体系 洪涝灾害防治 水生态系统健康
姬凌云 吴志强 姚雪艳
北方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北京100014 同济大学,上海200092 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上海200092
国内会议
珠海
中文
1-6
2018-04-0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