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基于有机组分与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的中药渣的聚类分析与主成分分析

  我国每年产生中药渣逾6000 万吨,但来源广泛、成分复杂,对资源性成分和结构特征依然缺乏科学的辨识.本文测定了26 种典型中药渣样品的有机组分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采用多元分析方法对中药渣进行了定性与定量的分析,结果显示:基于有机组分的系统聚类(HCA)可将中药渣样品分为三大类:①高纤维素、低半纤维素、低木质素类;②低纤维素、高萃取物类以及③高木质素类.FTIR 主成分分析(PCA)显示,中药渣样品在主成分得分图上呈现明显的聚类与区分效应,其中炒酸枣仁与地骨皮样品分别被第二主成分和第四主成分区分出来,两种样品FTIR 原始谱图上的特殊波段分别在主成分载荷图上得到体现.最后基于FTIR 与有机组分建立了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模型,其中木质素模型的拟合程度最好,纤维素模型的预测能力最强,三组分模型的预测能力均达到良好水平.本研究对于中药固废的初级分类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同时本研究还显示出FTIR 红外光谱具有预测中药渣有机组分的潜力.

中药渣 有机组分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多元分析

周昀 邹俊 刘紫灏 胡俊豪 杨海平 陈汉平 王彩霞 孙路石

华中科技大学,煤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 430074;华中科技大学,中欧清洁与可再生能源学院,武汉 430074 华中科技大学,煤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 430074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北京100700

国内会议

2021年全国有机固废处理与资源化利用高峰论坛

成都

中文

14-24

2021-05-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