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东喜马拉雅构造结大陆碰撞以来构造年代学框架及其与哀牢山-红河构造带的对比

东喜马拉雅构造结经历了前期楔入和后期垮塌变形.楔入事件发生于~60Ma、~23Ma和~13 Ma,垮塌开始于6~7Ma.哀牢山红河构造带同样经历早期走滑和后期正断,走滑年代分别为58~56Ma、23Ma和13Ma,后期正断开始于5.5 Ma.上述年龄的意义在于:~60Ma的变形代表印度与欧亚大陆的初期碰撞;2 Ma为青藏高原及邻区的主变形期;13Ma的变形也代表一次汇聚事件,并形成青藏高原的东西向伸展.6~7Ma以后的垮塌作用代表了青藏高原的快速隆升.

哀牢山红河构造带 构造年代学 构造结 东喜马拉雅

张进江 钟大赉 季建清 丁林 桑海清

北京大学地质学系(北京)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

国内会议

第七届全国同位素地质年代学同位素地球化学学术讨论会

广州

中文

243-244

2001-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