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江北地区农田氨气挥发与干沉降通量的观测研究
我国大气氨排放量大,是大气氮沉降的主要前体物,开展大气氨排放与沉降的定位观测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为了研究农田氨气排放与沉降通量的变化特征,探讨不同农艺处理方式对玉米生长周期中氨气减排的效果的影响,于2018年3-7月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农业适应气候变化试验基地(32°20′N,118°70′E)进行农田氨气挥发及沉降观测实验,收集农田附近大气中氨气的浓度数据和气象数据以计算干沉降通量,同时对玉米生长过程中的不同处理方式(正常种植、花生间作、秸秆覆盖)对氨气挥发量的影响进行分析.整个观测期间大气中氨气的平均浓度为91.6μg/m3,氨气的干沉降速度的均值为(0.38±0.11)cm/s,氨气干沉降通量均值为(1273.2±271.7)μg·m-2·h-1.观测周期内正常种植处理、花生间作处理、秸秆覆盖处理的氨气平均净挥发通量为823.6μg·m-2·h-1、713.3μg·m-2·h-1、810.1μg·m-2·h-1.可见,在玉米生长过程中引入不同作物进行间作的处理方式,对田间氨气挥发量有不同的影响,相对秸秆覆盖处理,花生间作处理对抑制田间氨气挥发具有较好的效果.
大气氮沉降 大气氮排放 氨气 农田 南京
徐北瑶 赵雄飞 王体健 吴洪生 Eri Saikawa Alexander Avramov
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南京 210023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气象学院,南京 210044 爱默里大学环境科学系,美国
国内会议
西安
中文
130-140
2021-04-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