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非期望产出的制造业能源生态效率地区差异研究--基于SBM和Tobit模型的两阶段分析
目前,全球制造业竞争格局正面临重构,为了提升我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需要进一步提高制造业能源生态效率.本文考虑生产过程中的非期望产出,将制造业废气、废水、固体废物排放量纳入产出变量,首先运用SBM模型对我国2000-2016年30个省市的制造业能源生态效率进行测算,接着对制造业能源生态效率地区差异进行深入分析,最后采用Tobit模型对全国及东中西地区制造业能源生态效率的影响因素分别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全国历年制造业能源生态效率均值为0.44,总体处于中低等发展水平,省际差异显著.制造业能源生态效率整体上呈现上升趋势,制造业能源纯技术效率较低是制约制造业能源生态效率上升的主要原因.统计期内东部地区综合效率值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这主要原因在于东部地区的纯技术效率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即东部地区制造业在管理与技术水平方面显著优于中西部地区,但不容忽视的是东部地区的规模效率明显低于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对全国以及东、中、西部的能源生态效率的影响最为显著,其影响效应分别为0.079、0.123、0.172和0.104.除了经济发展水平外,劳动力素质、研发投入、国有产权结构、能源消费结构、环境规制及对外开放程度等因素对全国及东中西部地区制造业能源生态效率影响程度均不相同.为了提高我国制造业整体能源生态效率,缩小空间差异,总体上应采取优化制造业产业结构、推动区域间产业转移、实施创新驱动和品牌建设战略等有效措施,而各地区也应依据影响因素对能源生态效率实际回归结果采用相适用的对策.
制造业 能源生态效率 地区差异 SBM模型 Tobit模型
李根 刘家国 李天琦
江苏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江苏 镇江 212003 大连海事大学交通运输管理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6 南京农业大学金融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5
国内会议
福州
中文
1293-1302
2018-11-3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