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民族大学民族传统体育课程的发展研究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的讲话上,习近平在会上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人类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传统体育从其本身的特点上体现民族文化的横向继承关系,是一种民族教育的手段[1]。当代大学生是民族文化的继承者、传播者,将民族体育融入学校体育,不仅丰富了学校体育的内容,而且继承和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的、优秀的体育文化。要将学校体育办成富有自己民族和国家的特色的体育,这也是民族自信、文化自信的体现。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走访法、数理统计法等对湖北民族大学的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开设现状进行了了解与分析,得知:(1)2006年,湖北民族大学第一次承办参加湖北省少数民族运动会后,学校就开设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课程,课程的主要项目有毽球、蹴球、高脚竞速、三人板鞋、陀螺、押加、武术、太极、民族健身操、抢花炮、舞龙舞狮、肉连响、花样跳绳等。项目种类繁多,开设时间长。(2)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课程的教师定期都进行专业培训。(3)每年的校运会都有设置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比赛,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这些民族项目;除此之外,学校还派遣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专业训练队参加湖北省少数民族运动会、全国的少数民族运动会等,这些校内外比赛的参与,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运动员,为这些项目的继承和发展注入了新活力。(4)国外留学生的体育课程也开设了传统民族体育项目课程,这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和交流,扩大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但是,些项目课程的开展也出现了很多问题:(1)积极参与这些项目的学生占少数,很大部分的学生只是为了完成培养方案要求,公体班必须修体育类学分,体育学院专业班学生有课程设置,整个教学过程处于被动状态。(2)民族传统体育课程缺乏创新,教学目标单一、组织形式死板,忽视学生个体差异和能力培养,学生处于被动状态,阻碍了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3)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器材缺乏,课堂教学时,几个学生使用一个器材,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练习次数和练习积极性。(4)民族体育项目缺乏教材作为理论指导。因此,笔者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以下建议:(1)在教学中对民族体育不断进行总结、完善、创新,并不断的融入学校体育教学实践中,激发学生学习民族体育项目的积极性,依托学校体育教学,使更多学生对民族体育运动项目、民族体育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从而参与到民族体育项目中去,使民族体育文化、运动项目得到有效的传承与发展。(2)合理安排教学时间,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练习和体验,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3)学校加大对民族项目的投入,增加器材的数量,保证每个上课的学生都有器材,促进学生的参与,从而感受项目的乐趣。(4)提高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化的设计、选择、开发、实施和评价的能力。大力发展民族体育教材,对民族体育类项目多开展培训、学习以及比赛,以满足教学的需求。
民族传统体育 体育课程 发展
秦敏
成都体育学院研究生院 四川成都 610041
国内会议
贵州兴义
中文
511-513
2019-05-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