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黄芪和川芎主要有效成分配伍抗缺血性脑损伤的作用机制

  目的 本研究采用网路药理学方法,研究黄芪和川芎主要有效成分配伍抗缺血性脑损伤的多靶点、多途径作用机制.方法 首先通过文献检索确定黄芪和三七抗缺血性脑损伤的5 种主要有效成分,再通过DRAR-CPI 数据库预测并收集到5 种主要有效成分的242 个预测靶点,富集分析表明,预测靶点与脑缺血潜在关联,并通过多数据联合检索和收集到脑缺血相关疾病靶点199 个.进而使用Cytoscape 3.2.1 软件构建有效成分-预测靶点-通路网络、预测靶点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网络以及疾病靶点蛋白-蛋白作用网络,并对两个蛋白网络进行交叉融合,筛选出核心网络,对核心网络进行分析和筛选,筛选出155 个核心靶点.在此基础上,利用DAVID 数据库对核心靶点进行生物过程和通路的富集分析,预测作用机制.结果 结果表明,筛选出的155 个核心靶点主要关联的脑缺血中凋亡、炎症反应、血管新生以及内源性保护因子的作用,另外靶点参与脑缺血中PI3K-Akt 信号通路、MAPK 信号通路、神经营养因子和雌激素信号通路、血管新生途径以及包括NOD 样受体信号通路和NF-κB 信号通路在内的炎症反应途径.这些过程和通路介导了黄芪和川芎主要有效成分配伍的抗缺血性脑损伤的潜在机制.结论 为进一步深入研究黄芪和川芎主要有效成分配伍抗缺血性脑损伤的作用机制提供了重要依据.

黄芪 川芎 脑缺血 网络药理学 靶点 通路

唐文静 唐标 邓常清

湖南中医药大学医学院,湖南长沙 410028

国内会议

2018年“中西医结合发展·湘江论坛”

长沙

中文

47-54

2018-12-2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