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区域生态福利绩效水平及其空间效应研究
人类已经由人造资本相对稀缺的“空的世界”向自然资本绝对稀缺的“满的世界”转变,传统的经济增长观存在诸多弊端,增长只是手段而非最终目的,必须从弱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转向强可持续发展.提高生态福利绩效就是以最小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福利水平,本质上是可持续发展更广义的延伸.基于Daly 的基本思想,区别于经济增长以及生态效率理念,本文运用超效率DEA 和空间计量方法从生态福利绩效角度研究了中国2005-2016 年区域水平及其空间效应.研究发现:①区域生态福利绩效水平呈现“东部最高,中部次之,西部最低”的格局,时间趋势上经历了“下降—上升—下降—上升”四个阶段.②生态福利绩效水平表现较强的空间相关性,存在比较稳定路径依赖性,体现为东部地区高值—高值集聚以及西部地区的低值—低值集聚.③通过空间杜宾面板模型以及溢出效应分解得出能源结构对本地区生态福利绩效水平具有负的影响,对其他地区则表现为正向作用,城镇化水平、产业结构因素无论是直接效应还是间接效应都对生态福利绩效水平具有抑制作用.外商直接投资不仅促进本地区生态福利绩效水平,对其他地区也具有提升作用,并且间接效应明显高于对本地区的直接影响,“污染天堂”的假说不一定成立.④“福利门槛”的假设在引入空间因素后依然成立,生态福利绩效与经济发展水平表现为倒“U 型”关系.在此基础上,本文从城镇化、能源结构、产业结构优化、外商直接投资以及空间溢出效应等方面对提升中国区域生态福利绩效水平提供了一些政策建议.
生态福利绩效 超效率DEA 空间溢出效应 福利门槛
方时姣 肖权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4
国内会议
福州
中文
122-136
2018-11-2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