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舆图文献视野下的清代前期虎门海防炮台格局

  虎门是联结珠江内河狮子洋和外海穿鼻洋的最重要枢纽,其炮台体系是广东沿海防御的重要工程,明清时期历经变迁。以往学者对于虎门炮台的研究多集中在鸦片战争时期炮台的防御,更重要的是,这些研究多局限于传统史料的范畴。近期笔者看到一些新史料,主要涉及国内外珍藏的舆图及前人手抄本文献。基于此,重新审视、解读,进一步丰富该领域的认知。从舆图的视角来看,虎门区域炮台发展的分期呈现出四个重要的发展阶段,即从清初的《三台图》到鸦片战争前的《十台全图》,再到第一次鸦片战争后的《十六台图》,最后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至清末的《四大炮台群图》。由于篇幅限制,笔者不揣浅陋,在此仅对清代前期虎门海防炮台格局(即虎门三台)进行探讨。

鲁延召

河南理工大学

国内会议

河南大学历史地理学第四届学术论坛

河南开封

中文

189-206

2018-10-2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