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感观与科学:近代四川城市河流水质的判读

  在近代的城市河流水质记载中,除文献的相互抵牾外,还存在着感观描述与科学认知两个面相,且前者的记载远多于后者。这就要求不能仅就感观描述的记载来判读城市河流水质,而要注意辨析史料与概念,充分结合二者的内容相互佐证,才可能提高判读的信度,较为客观地复原城市河流水质。在感观描述的记载中,近代四川境内除长江干流、金沙江与大渡河等少数河流长期黄浊外,岷江、沱江、嘉陵江、乌江等多数河流虽在涨水时会由清变浊,但总体上较为清澈。而在水色判读基础上,结合科学认知的记载,可见在传统的城市生态系统背景下,由于河流含沙量、粪秽、垃圾、生活污水与工业废水等因素的影响,无论水色是清澈还是黄浊,临城河段的水质污染皆已较为普遍。囿于水体自净能力的差异,水流量小与水势弱的河流相较大江大河,临城河段的水质状况更差。

近代 四川 城市 河流 水质

张亮

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上海,200433

国内会议

河南大学历史地理学第四届学术论坛

河南开封

中文

251-270

2018-10-2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