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利益"导向下的"成片开发":演变、困境与应对策略
2019年修正的《土地管理法》将"成片开发"视作一项"公共利益","成片开发"肩负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等多维度综合效益的目标与责任。作为一种土地征收方式,成片开发从萌芽、摸索到实践,在我国走过近70年的时间。成片开发建设的过程涉及政府、市场和社会等多方主体的参与、涉及主体间权利的分配,是一项复杂的政治过程。"公共利益"指向下的成片开发尽管赋予了此类土地征收的合法性,但在实施层面仍存在如何维持规划刚性、降低征迁过程的社会风险、避免开发方案实施中的目标偏离等问题,这都挑战"成片开发""公共利益"的实现。研究指出,在国土空间规划语境下,实现"成片开发"的公共利益目标,需要增强空间规划的"刚性"与"稳定性"、强化空间规划编制过程中的"公众参与"、加大成片开发方案的实施监督力度,使成片开发真正趋向"公共利益"的实现。
成片开发 公共利益 国土空间规划 空间治理
林怀策
厦门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国内会议
成都
中文
1-7
2021-09-2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