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至2020年北京区域性专业市场疏解的空间效果
北京开展非首都功能疏解已取得阶段性成果。既有实施评估侧重关注疏解带来的人口、功能的规模结构变化,还应重视疏解的空间效果。以四类非首都功能中的区域性专业市场为例,综合2015至2020年兴趣点(POI)和统计年鉴数据,分析了专业市场的数量、分布变化及其在产出、常住人口、客流等方面的空间影响,发现:(1)专业市场规模疏解成效显著;(2)各圈层数量占比相对稳定;(3)专业市场单位要素成交额明显提升,要素总量减少使总成交额稍有降低;(4)疏解是否带来原址周边常住人口减量、客流降低,在街乡尺度存在较大差异;(5)原址周边客流存在较高的波动现象。在国家"十四五"纲要将中心城区相关功能疏解作为全国超大特大城市普遍要求的背景下,本研究视角亦可为各地疏解工作的实施评估提供参考。
实施评估 功能疏解 空间结构 兴趣点 北京
王吉力 王良
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研究室、规划大数据联合创新实验室 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信息中心、规划大数据联合创新实验室
国内会议
成都
中文
1-9
2021-09-2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