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城融合下的存量地区公共空间提升设计初探--以深圳罗湖红岭片区为例
众多学者已对产城融合课题展开研究,但既有研究普遍从宏观层面出发,关注新建产业园区,而较少关注存量产业区。本文结合深圳罗湖红岭片区的实践,从人视角研究产城融合,从公共空间提升的角度分析产业与空间的关联,并分三个步骤提出红岭片区公共空间提升策略:首先在整体层面搭建"外街内巷"的公共空间骨架,保障城市空间连续性和产业功能的完整性;其次在微观层面提出"新增与激活"两大公共空间挖潜手法,通过精细化设计塑造"U"形公共空间;最后从造空间转换到营场景,以立体公共空间为标志性载体,打造抵达红岭都会中心的联通场景。本文在探讨公共空间营造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塑造高品质空间、吸引产业人才、导入重点产业的方法,最终实现存量地区公共空间品质提升。
产城融合 存量片区 "U"形空间 场景营造
钟青颖 鄢鹿其 林辰芳
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国内会议
成都
中文
1-11
2021-09-2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