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主义视角下的街道空间再生与活力营造策略研究--以昆山市人民路为例
街道是城市基本的公共产品和重要的公共空间,也是城市历史人文的重要载体。在城市发展向"内涵式增长"转型的背景下,街道设计成为关乎城市发展质量的焦点议题,也是城市设计工作的首要切入点。本文从城市主义理论的视角出发,梳理了街道设计范式从重视工程技术到回归以人文本的转型,总结了街道城市主义的内涵及其在功能属性、设计范畴和路权分配上的特征。通过整理国内外典型的街道设计导则,归纳其六大人本化的街道设计策略。本文以昆山市人民路作为实证案例,在对其历史价值认知和现状问题解读的基础上,遵循街道城市主义设计理念,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可指导实践的空间再生与活力营造策略:一,划分三类街道空间,以点带面地重塑城市活力;二,优化路权分配,创造舒适的慢行空间;三,搭建智慧系统,提升公众参与度。希望通过对街道城市主义的探索,启发城市设计者以更具人文关怀的视角考虑街道更新与设计,从而创造兼具传统美学和数字科技的人本街道。
街道城市主义 街道设计 以人为本 空间再生 活力营造 设计导则 昆山市
谢华华 陶梦烛 李昊伦 叶波 潘昌伟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
国内会议
成都
中文
1-11
2021-09-2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