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基于城市消极空间识别的口袋公园改造研究--以合肥市老城区为例

  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指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增加绿化节点和公共开敞空间",随着城市建设从"因需求量"向"品质空间"转变,解决城市不同发展阶段产生的消极空间成为存量提质中的重要途径。小微消极空间是过去我国城市粗放发展模式下的产物。口袋公园作为城市中规模较小的品质空间,具有潜在的生态价值与社会价值,适合成为小微消极空间的转型方向。本文以合肥市护城河以内的老城区为例,利用百度热力图数据对研究区域进行空间活力特征识别,同时通过街景地图识别、现场调研、问卷调查等方法,识别出研究区域内具有不同口袋公园功能类型发展潜力的消极空间:办公类、休憩类、商业类、居住类、景观类、停车场类。最终本文尝试提出一种适应性的口袋公园改造策略,即组件式互动墙体系作为消极空间更新设计的核心要素,并通过设计案例解析提出各类消极空间的活化策略,旨在为城市整体更新的相关研究提供创新思路参考。

城市更新 小微消极空间 口袋公园 更新策略

娄莺 胥曌 钟奕瑶 刘卓然 辛城

合肥工业大学

国内会议

202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成都

中文

1-12

2021-09-2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