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居住型历史地段保护探析

  居住型历史地段已经成为稀缺文化空间,其保护和发展面临严重困局,当前我国居住型历史地段的保护研究缺乏对与保护和利用有关的社会网络的深入认识,相应的系统性、定量分析方面存在不足。以泰州市东门与渔行水村两个居住型历史地段为例,从街区发展机制、价值特色及保护现状对其保护行动结果进行定性分析,通过社会网络分析法构建两个街区既有的保护行动网络进一步展开分析,一方面比较现有机制下不同等级的保护行动所对应的社会网络特征,另一方面结合保护行动的实际质量和效果对两个地段的保护机制进行对比和解读。研究表明,案例中专业性保护行动背后的社会网络中各主体联结更复杂且稳定性更高,非专业性保护行动的社会网络中居委会中心性较低、缺位明显,需要着重培养专业的社会资本及社区利益集团的协调人角色。

居住型历史地段 保护机制 社会网络分析

程丽圆 常恺旎 张珣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

国内会议

202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成都

中文

1-11

2021-09-2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