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灾害响应过程的城市洪涝灾害韧性评价
韧性对于提高城市防灾、抗灾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已有城市灾害韧性研究的梳理,将城市遭受灾害事件影响下的响应过程划分为抵御、预警、反应、响应、恢复四个阶段,选取21个相关指标建立了城市灾害韧性评价指标体系,以长江中下游流域最为频发的洪涝灾害为例,运用熵值法计算指标权重,对长江中下游76个城市2005年、2010年和2015年城市洪涝灾害韧性进行评价并分级。结果发现:2005年、2010年、2015年城市洪涝灾害韧性等级逐年提高且在2010年-2015年阶段城市灾害韧性得分平均提升水平高于2005年-2010年的城市灾害韧性得分平均提高水平。整体上,上海城市洪涝灾害韧性水平领先于其他城市。各准则得分的最大值多集中在上海和江苏,最小值多集中于安徽、湖北以及江西和湖南省份的城市。上海和江苏、浙江城市准则等级较高,安徽、江西、湖北和湖南省的省会城市等级大多高于省内其他城市。本研究从城市受灾响应阶段出发,考虑城市在不同阶段韧性的变化情况,构建了城市灾害韧性评价指标体系,为城市灾害韧性评价提供了新视角,对于构建城市灾害治理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韧性 洪涝灾害 长江中下游 熵值法 城市
吴华清 方建 栾一博
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武汉市规划研究院
国内会议
成都
中文
1-11
2021-09-2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